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特点和前景
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特点和前景
四川环保产业的发展特点
四川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环保产业体系,特别是在烟气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石油钻探废物处理、监测设备制造等方面已经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烟气脱硫脱硝方面以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为代表,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电站烟气脱硫、脱硝岛成套设计制造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脉冲电晕烟气处理技术、气体分离及相关配套技术均属全国领先地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方面以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其MBR(膜—生物反映器)、VSP船用污水处理装置已在四川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广泛得到应用。石油钻探废弃物处理方面以四川仁智石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为代表,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固化处理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解决钻探废水和废弃泥浆问题。城乡污水处理、医院废水处理方面以成都大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公司和四川宝生环境污梁治理有限公司为代表,他们的生物流化床与生物滤池复合式污水处理设备,SYWC系列医学污水自动处理装置、自动同步双虹吸污水定量消毒装置已得到广泛使用。
四川有23项环保技术及38种环保设备被国家环保产业协会认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认证产品。如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束脱硫脱硝设备,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公司(四川)的“SYWC系列医院污水消毒装置”,四川绿舟环保公司的垃圾焚烧炉、四川环科院的制革废水处理设备、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SSP系列微型污水处理器、成都海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ODcr—M系列高效微生物组织菌剂”,成都大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固定化微生物的多孔膜微囊载体”。这些产品设备在省内外获得较多的实际应用。
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省46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或国家“绿色之星”产品认证,产品包括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器、电池、装饰涂料、无磷洗衣粉、建材、人造板材、家具等。
大型环保企业集团初具雏形。有实力的大型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积极进入环保市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踊跃参与到环保企业中,一大批集科研、设计、生产、施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已初步形成。如中国工程物理院组建了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中科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集团组成了成都东方电气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涌现了四川海诺尔环保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绿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宝生环境污染治理有限公司等知名实力民营环保企业。
四川省环保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已形成以四川省会城市成都为核心,“三带、四点”为特征的产业布局网络,即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内江—资阳、乐山—眉山为“三带”和攀枝花、宜宾、泸州、雅安为“四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项 目 | 数 量 |
企事业单位总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个) | 363 |
从业人员总数(万人) | 9.8 |
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亿元) | 5776 |
年内环保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1 |
全年环保产业收入总额(亿元) | 139 |
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 | 2.0 |
全年环保产业应交税金总额(亿元) | 19.3 |
环保产品生产类 | 洁净产品生产类 | 环境保护服务类 | 资源综合利用类 | ||||
数量 | 百分比 | 数量 | 百分比 | 数量 | 百分比 | 数量 | 百分比 |
50 | 12.1% | 24 | 5.8% | 92 | 22.2% | 248 | 59.9% |
96347.4 | 8.2% | 467959.2 | 40.0% | — | — | 606198.2 | 51.8% |
93318.4 | 7.2% | 512837.2 | 39.7% | 90999.0 | 7.0% | 595245.2 | 46.1% |
10357.2 | 9.5% | 53446.7 | 49.0% | 13098.0 | 12.0% | 32217.7 | 29.5% |
— | — | — | — | 30 | 100% | — | — |
20.4 | 0.1% | 26292 | 98.9% | — | — | 271.4 | 1% |
类别 | 单位数 | 完成项目数 | 年收入总额 | 年利润总额 | ||||
数量 (个) | 百分 比 | 数量 (项) | 百分 比 | 数量(万元) | 百分 比 | 数量(万元) | 百分 比 | |
环境保护技术与产品开发 | 18 | 19.8% | 54 | 0.6% | 6054.6 | 6.7% | 2254.4 | 17.2% |
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 | 44 | 48.4% | 953 | 10.7% | 47618.9% | 52.4% | 9922.3 | 75.8% |
环境监测服务 | 5 | 5.4% | 7190 | 81.1% | 1169.2 | 1.3% | 109.4 | 0.8% |
环境咨询服务 | 10 | 11.0% | 652 | 7.4% | 1961.5 | 2.2% | 242.8 | 1.9% |
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 | 14 | 15.4% | 18 | 0.2% | 33996.8% | 37.4% | 569.1 | 4.3% |
合计 | 91 | 100% | 8867 | 100% | 90801.0 | 100.0% | 13098.0 | 100% |
四川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央对西部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政策措施和科学技术已不断跟上发展的需要,迫使我们必须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使用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实的治理技术转为引进高新技术快速渗入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解决环境问题转为源头控制,推行“清洁生产”。这无疑为四川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也为产业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四川河流众多,具有“千河之省”的美称,又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三峡库区85%的水量源于四川。上游不净,库区不清。四川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环境安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四川“十一五”期间,要完成103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和99个生活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泯江、沱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确保岷江、沱江入长江监测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并逐步年高到Ⅱ类。这些举措,对水处理治理领域和相关领域提供了巨大商机。
2008年,四川年出了“加快发展、科学限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确立“一主导、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即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这不仅是跨越发展环保产业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加强国际环保产业合作的较好时期,更是挖掘环保产业市场潜力的较佳时期。